1.池水太瘦
池水太瘦,透明度过高(40公分以上),表明水中浮游生物少,不利龟鳖健康生长,应进行肥水育藻和培水育菌。
处理方法:施肥育藻、培菌肥水。具体方法为:
①水育藻剂有:氨基酸营养液、高浓缩氨基酸、氨基酸肥水膏及生物肥水王等,可据需要选择按说明使用。
②益生菌有:特效肥水益生菌、特效芽孢杆菌、复合EM菌等,可据需要选择使用。
为提高肥水和育菌效果,最好肥与菌配合使用,如水特别难肥,选用下方有良效:
氨基酸营养液(或高浓缩氨基酸、氨基酸肥水膏)+特效肥水益生菌(或特效芽孢杆菌、复合EM菌)。
2.池水太肥
表明塘水透明度过低(10公分以下),有机污物太多,或水中藻类老化,此时池水易滋生病菌诱发疾病。此外,塘水透明度过低,往往溶解氧不足,不利龟鳖快速生长。
处理方法:换水、净水、培育净水菌。具体方法为:
①先换水20-30公分,或换水至水色变淡为止,然后用解毒净水宝进行净水解毒。
②第二天再选用特效净水益生菌或枯草芽孢杆菌(瘦水型)进行培菌净水和稳定水质。
3.池水发黑,水面有气泡,水质胶粘
表明塘水污染严重,致病菌大量滋生。检验水体多数氨氮、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超标,此时如不及时处理,将会导致龟鳖中毒,或出现慢性、持续性死亡现象,甚至暴发传染病引起大量死亡。
处理方法:换水、消毒、解毒、培菌。具体方法为:
①每次换水20-30公分,每天换2-3次,或换水至水色变淡为止,然后选用丰碘、高效活性碘、克毒先锋或浓戊二醛溶液等消毒,用法用量按说明。
②消毒后第二天泼洒解毒净水王或鱼虾解毒王等进行解毒;解毒后第2-3天再选用特效净水益生菌或枯草芽孢杆菌(瘦水型),以稳定水质。
4.池水蓝绿色,水面有多量青绿色漂浮物
这主要是由于投料过多、水质过肥,导致“蓝绿藻”或“微囊藻”等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引起。常在水面形成蓝绿色的漂浮物,俗称“青微”或“湖靛”。
处理方法:杀藻、换水、解毒、培菌。具体方法为:
①在下风口处泼洒藻苔双杀灵或特效蓝藻净、青苔速灭、除草灭苔净等,以杀死部分有害藻类(一定要局部泼洒),也可全塘泼洒浓戊二醛或水体菌虫杀等进行除藻。使用杀藻剂必须天气良好,否则容易造成缺氧而影响龟鳖生长。
②杀藻后的第2天要进行换水,每次换20-30公分。③换水后泼洒解毒净水王或鱼虾解毒王进行解毒净水。④解毒后再选用特效净水益生菌或枯草芽孢杆菌(瘦水型),以抑制有害藻类繁殖和稳定水质。
5.池水氨氮超标
养殖水体氨氮超标主要是由于过量投喂饲料和不注意清洁水体,以及室内养殖不注意通风,造成池水缺氧,池内有机污物腐败发酵引起。一般池水氨氮含量应在0.6PPM以下,否则超标会导致龟鳖氨中毒,或影响正常生长和诱发其它疾病。
处理方法:解毒、改底、增氧、培菌。具体做法为:
①解毒:可泼洒解毒净水王或鱼虾解毒王。
②改底、增氧:如是池塘养殖,则要用解毒增氧底净或增氧池底净改良池塘底质,并抛撒粒粒氧增氧。
③培菌:选用特效氨氮净或降硝除氮灵进行降解氨氮;同时注意通风和多开增氧机将水体搅动,促进氨氮挥发。
6.池水亚硝酸盐超标
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与氨氮相似,而且氨氮和亚硝酸盐可以互相转化。一般池水亚硝酸盐含量要求在0.1PPM以下,不能超过0.3PPM,否则会引起龟鳖中毒或影响生长。亚硝酸盐的降解方法可参照氨氮的降解法。
7.池水酸碱度超出正常范围
龟鳖养殖水体适宜的酸碱度(PH值)为7.5-9.0左右,超出此范围都不利龟鳖生长和繁殖,故要进行调节。
①若早上检验PH值低于7.5以下,表明塘水偏酸,此时可泼施生石灰调节,每亩每米水深用8-10公斤,以少量多次使用为宜。
②若早上检验PH值高于9.0以上,且水体较瘦,表明塘水偏碱,此时可直接泼洒解毒净水王或鱼虾解毒王进行调节。
③若早上检验PH值高于9.0以上,且水体看起来比较肥绿时,表明塘水偏碱是由蓝藻大量繁殖引起。此时可用特效蓝藻净(或藻苔双杀灵、青苔速灭)分区分次泼洒,以逐步将有害藻类杀灭。杀藻后要泼洒解毒净水王(或鱼虾解毒王)解毒,最好适当换水后再解毒;解毒后再用特效净水益生菌(或瘦水型枯草芽孢杆菌)稳定水质,抑制蓝藻的繁殖。
8.池水浑浊或出现黄泥水
浑浊水或黄泥水主要是由于水中藻类少,水体不肥或存在有毒物质,水中藻类繁殖困难造成。而天气突变或大雨过后引起藻类大量死亡也是一方面原因;但长期使用消毒药和大量多次喂抗生素,致使水中药物或有毒物质残留过多,以至不适宜藻类生长更是重要原因。
处理方法:解毒、肥水、培菌。具体做法为:
①解毒:可选用解毒净水王或鱼虾解毒王按说明使用。
②肥水:可泼洒氨基酸营养液或高浓缩氨基酸等。
③培菌:可选用特效肥水益生菌或特效芽孢杆菌进行培菌育藻,以及稳定水质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