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鳖俗称甲鱼、王八等,目前世界上龟鳖动物几百种,其中我国有23种。在我国主要的饲养品种就是中华鳖,但是种质退化现象十分严重,在生产中通过不断改良也形成不少地方品系,比如黄河鳖、日本中华鳖、淮河鳖。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老鳖的饲养管理技术。在人工饲养时,一般将稚鳖、幼鳖、成鳖分级,分池饲养。(1)稚鳖的饲养稚鳖在沙盘或浅水盆内暂养2~3天后,就可以转移到稚鳖池中饲养。要注意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稚鳖的生长。稚鳖的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~30只为宜,也可以放养到50只。此外,还要根据稚鳖的破壳时间和大小分池放养。稚鳖对饵料要求较高,饵料要精、细、软、鲜、嫩,营养均衡全面,适口性好。一般在稚鳖出壳后的一个月内喂一些红虫、糠虾等小虫子,也可以投喂鸡蛋、鸭蛋和生鱼片、动物肝脏等,注意不要投喂用盐腌制过的各种动物肉或内脏,也不要投喂脂肪含量高的饵料。稚鳖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越冬管理。由于稚鳖破壳后生长的时间并不长,加上个体重量只有10克左右,晚期出壳的只有3~4克,对越冬的适应能力较差。因此在秋后稚鳖停食之前加强饲养管理,保证喂足营养丰富、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,使得鳖体内脂肪得到积蓄。当室外温度降至10℃左右时,就应当将稚鳖全部转入室内稚鳖池中进行越冬。在越冬期间每隔半个月至一个月更换一次池水,以保证水质清新。(2)幼鳖的饲养稚鳖越冬后即进入幼鳖饲养管理期。开春后水温高于15℃时,就可以对幼鳖进行投喂。幼鳖摄食能力比较强,除了摄食高蛋白的动物性饲料外,还能摄食一定量的含淀粉多的植物性饲料。投饵应当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,开春后的四月份,水温较低,幼鳖摄食量较少,每天上午投喂一次,投喂量为幼鳖总体重的5%~10%。五月份之后,水温升至20℃以上,摄食量增多,当水温达到28℃左右时,幼鳖进入最佳生长阶段。这个阶段幼鳖食欲特别旺盛,应当抓紧时机加强投喂,促使幼鳖快速增长,这时每天投喂量为幼鳖总体重的20%左右。进入秋季后水温逐渐降低,幼鳖摄食量不断减少,投喂量为幼鳖体重的5%~10%;越冬之前,为了增加幼鳖体内脂肪的积累,可以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等的投喂比例,以确保幼鳖安全越冬。幼鳖的饲养过程中还应加强水质管理,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~40厘米。夏季高温季节还应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,一般的做法是搭棚遮阴。搭棚位置适宜选择在鳖池的西南端,阴棚面积占池水总面积1/3左右,也可以在池边种高大的树木。幼鳖经过一年的饲养,体重通常能够达到克以上,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,在背风向阳、池底泥沙层厚度20厘米以上的池中,幼鳖就能安全越冬。(3)成鳖的饲养成鳖的放养密度,体重克的二龄鳖,每平方米放养5只左右;体重约克的每平方米放养3只左右;体重在克以上的每平方米放养1~2只。成鳖养殖阶段同样应该按照鳖的规格大小分池饲养。成鳖池的水质管理不容忽视,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鳖的生长发育和抵抗能力。成鳖池一般面积大,水较为深,水质比较容易控制,成鳖池中套养一定数量的花白鲢,可以防止水质过肥。成鳖池水要求肥度适中,透明度30厘米左右,水色呈茶褐色、油绿色等。到了第二年五月份,当室外水温达到24℃~25℃时,就要适时将鳖转移到室外进行常温养殖。注意在转移之前几天,要逐渐降低温室内养殖池水温,使得老鳖对降温有个适应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