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年那一年,春头大旱真惨凄,田头无水稻曝死,人无米食饿到断气丝,沟底挖泉无滴出,脚疯手软哭望天”
—汕头澄海民歌
开头的这首民歌是描写当年广东灾荒的,自古以来“民以食为天”,人活着就要吃饭,人民生活的的根本是粮食。
中国自从奔上小康生活之后,家家有余粮,现在条件最差的家庭,也可以顿顿吃精细的米面。
但在缺吃少穿的旧社会,这是根本不可能的。一场天灾可能就会导致饿殍遍野,饿死无数老百姓。
广东省一直以来是我国的第一强省。但连如此强大的省份都爆发饿死几百万人震惊历史的饥荒。
广东一共经历过7次旱灾,迄今为止规模最大,最惨烈的就要数年的这一次。
这次灾荒中万人被饿死,17万潮汕人逃往江西,这次的饥荒到底有多严重呢?
还得先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开始说起,我国从清末开始,人口矛盾就非常尖锐。土地已无法供给贫民生存的粮食。
在民国时期,由于军阀昏聩的统治,无视百姓的死活,全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难民。
粮食不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国很多地区的百姓。
广东虽然在如今是富裕的省份,但在当时30-40年代来说,人口和粮食比例也是严重失调的。
只有通过在外省和海外每年大规模的进口粮食才能保障根本。
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,尤其在当时战乱纷飞、日军入侵的动荡年代。
01广东饥荒起因
年夏天起,广东就出现了怪异的天气,当时全省64个县市十几天连降暴雨。广东陷入涝灾之中,田地颗粒无收。
然而更怪异的是,年冬季开始一直到年5月份,广东省却再也没有下过一场雨,田地龟裂,旱情严峻。
人们受到了旱情的影响,已经无米下锅。这是广东省当时发生的天灾。
但困扰广东的还有人祸,两个原因交织,才会致使有如此多的广东灾民饿死。
粮食短缺自然会引起粮价的飞涨,此时的米粮已经升为了5倍的价格。
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,有人可能会问,广东省外贸一直很发达,为什么不靠贸易来解决?
这就是之前说的人祸的因由,年日本鬼子已经进入了广东地区。
就拿潮汕地区来说,在日军血腥的统治之下,已经封锁港口、霸占广东经济、禁止下海捕鱼。
此种情况之下,广东人民还能如何自救?连月的旱情,颗粒无收,加上日军的切断贸易的畸形统治下,导致广东省发生了历史以来最罕见的饥荒。
02惨绝人寰的场景
天灾跟人祸的双重压力之下,广东在年起,97个县有80个报灾,大批居民饿死,路边饿殍满地。
人们没有粮食吃,只能以水充饥,导致出现水肿病人,还有的难民挖野菜、香蕉头、野薯等充饥。
农民因为吃野菜太久,肠胃薄弱,到夏收时,撑破肚皮死亡。
还有的难民吃谷壳、树叶、吃树皮、草根,甚至观音土来充饥。
一时间吃下去的异物,导致肠道阻塞,人们被活活憋死。
根据统计,年广东省因饥荒而死的人口多达万以上,是广东省总人口的1/10。
也就是说平均10个广东人,有1个就死于年的灾荒之中,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。
03潮汕受灾最重
而在广东全省之中,受灾最严重的就是潮汕地区。
潮汕的老一辈人至今回忆起来,年都是一场挥之不去的梦魇。
当时汕头市每天饿死近百人,惠来县12万人死亡。
饶平县超过8万死亡人数,潮汕地区死亡人数保守估计,也早已超过50万人。
潮汕当时的百姓被迫无奈,都争抢马粪冲洗后用粪便里残留的谷物充饥。
饥民挖食观音土、蕨根,吃蛤蟆、蚯蚓充饥。
潮汕受灾严重主要是由于
一:人地矛盾比较尖锐,平地不多。
二:潮汕本来就依靠贸易,日军占领潮汕之后,切断了潮汕粮食的来源,造成难民死亡。
三:潮汕在东南亚的侨民回来了几十万,本就以,侨汇的潮汕一时间断绝经济,人口又增多,造成粮食问题更加紧张。
不但潮汕如此,广府地区遭灾也非常严重,中山县9万人,饿死了6万。
新会县城12万人,饿死了4万,顺德全县人口约60万,一半人被饿死。
饥荒年月,很多父母迫于生计,将怀中幼小子女卖于江西、梅县等地。男童还被明码标价,每斤才只有七、八元钱而已。
抗日战争后于泰国《中原日报》的一首诗:“杨柳辞旧枝,零落将何依,卖儿他乡去,生死两不知。慈母抱儿颈,劝儿心莫悲,荒年米粟贵,乱世生死微……”。就描写出了广东饥荒之时,母亲被迫卖掉亲身骨肉,母子依依惜别的悲惨场景。
难民在得知赣南地区地广人稀,比较容易获得粮食,能生存下去。
于是大批潮汕人,扶老携幼,开始逃往江西,据记载有30万人加入了此次逃亡大军。
在逃亡的过程中,由于江西和潮汕之间距离六、七百公里的路程。
这些难民风餐露宿,食不果腹,大批死去逃亡路上,还有一些生病无法救治也死于途中。
路边到处是饿殍,是弃子鬻婴,还有病死的尸首,目不能睹。
真正到达江西的难民只剩下了几万而已,还有逃荒到福建等地的,总数近十万人。
04结语
当时潮汕的难民布满了江西的每一个县,甚至改变了江西整个的人口结构,很多潮汕人终生流落他乡无法回去。
83岁的陈贤英(陈娥章(音))老人和儿女的合影
她就是当时逃难到江西的难民,尽管记忆模糊,陈贤英记得弟弟与自己的儿子长得很像,希望有潮汕亲属能认出她来!
年广东饥荒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绝后的大灾难,让至今想象身临其境的我们触目惊心,
“以史为鉴,可以明得失”。希望我们都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
珍惜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给予我们平安、家家温饱的生活,我们现在也应该节约粮食,杜绝浪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