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老师翻开一叠牛皮纸,一群程序员看懵了
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祝瑶7月的一个午后,我们第一次见到张新华。她翻开一叠8开牛皮纸,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点。从张新华口中娓娓道来,这是一位四年级孩子的作文,写的是《龟兔赛跑》。故事的结局,是我们最熟悉的——“兔子有天赋,跑得很快。看上去没什么优势的乌龟,有的是韧性,一步步追赶,一次次不停歇,最后到达了胜利的终点。”张新华是浙江省盲人学校的语文老师,也是中国众多盲校老师当中的普通一员。在哒哒哒的点字声中,6个点孔里的凸点,通过排列不同,构成了文字的声母韵母,变幻出万千信息。我们只能摸出牛皮纸的凹凸不平,但张新华的视障学生们却借由这一个个小点“看”到广阔世界。在这背后,是他们内心通达的微光世界。01寻找散落在无边黑暗里的人“这是2楼!”每走过一个楼梯转角,张新华和学生们一样,最为熟悉的,是校园里布设的各种自动响起的提醒语音和无障碍设施。从业30年,张新华带过的毕业生不超过5届。一些孩子从幼儿园入学,要在盲校学习完高中课程直至毕业。“失明后,盲文是他们嵌入社会的方式之一。”(△盲文的学习工具)作家毕飞宇在小说《推拿》里所说的,“看不见是一种局限,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”。张新华目睹过学生家长的焦虑,散落在无边暗夜里的人,想自食其力,能选择哪些职业?推拿和音乐,是视力障碍者最常被建议学习的专业,也几乎成为外界对视障人群所从事职业的全部想象。张新华从新闻中看到很多视障人群的励志故事。直到她听说了越来越多的“新”职业,比如,“无障碍工程师。”年,去北京出差,来自阿里达摩院机器智能技术团队的85后程序员郑琪,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一位“不一样”的同行——无障碍工程师。“用一个词形容,就是优秀!”郑琪忍不住夸赞,谈及同行的工作能力,人们的误解与忽视往往多于了解。郑琪最为熟悉的程序员日常,他却因为“看不见”变得不同。他快速敲击键盘之前,耳麦里常传来一串声音。“读屏软件快速读出的屏幕上的内容,以几倍的速率,向他快速传达信息。”在读屏软件的帮助下,视障人士完全可以胜任工程师的工作,“码代码、修bug、开发软件不在话下。”一位视障人士要读书、工作,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,确实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。正是这段短暂的经历,帮助郑琪获得了新的“视角”。“他们很少被看见,但不该被忘记。”与长期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npxzd120.net/afhzz/4198.html

当前时间: